“陶渊明杯”中国文学艺术大赛| ​姚军毅:浇筑灵魂的丰碑

姚军毅
2023-09-04
来源:国际文艺网
图片

点击:2023“陶渊明杯”中国文学艺术大赛征稿启事


pexels-photo-346886.jpeg


  浇筑灵魂的丰碑(散文)

姚军毅


    一个人如果在记忆里对于某种事物或者人,怀有着情感,那会是刻骨铭心的。前段时间,朋友发过来一个追忆和展示沈北矿区老照片的小视频,在舒缓怀旧的音乐中,那一帧帧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把曾经熟悉的矿区残存遗址放映在我眼前。记忆的闸门打开,酸楚失落的感觉也油然而生。

     沈北煤田,这里曾凝聚了几代矿山人艰辛付出的结晶,它是事业的沃土,我们矿山人曾倾注深厚情感,留下奋斗的足迹。当年沈阳矿务局是沈北最大的国有企业,每天一列列装滿太阳石的列车鸣响汽笛开出,为共和国的建设奉献着光和热;矿山职工的福利待過也让人刮目相看,我们曾以沈北矿山人为自豪……如今沈北煤田的辉煌已成了记忆中的过往。随着煤炭资源逐渐地枯竭,社会进步新能源的利用发展和减排达标的力度加强,沈北煤田巳完成她应有的历史使命。如今他像一个满脸褶皱的老人,眯缝着眼睛摇着蒲扇,在百里矿区静默的遗址上诉说着白驹过隙的沧桑……

      从我童年记事时起到走上工作岗位,父亲无数次的和我讲述沈北煤田开发创业的艰难历程,很多创业者也走进我的心中。其中一位王姓的开发处长,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五十年代末期,在国家统一工作部署下,王处长带领工人们从本溪矿务局奔赴沈北煤田,他们在帽山脚下茫茫荒原扎下营盘,从此便在辽阔无垠的大沈北演绎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煤田开发会战。

    沈北煤田南起蒲河,北至大洋河畔,百里战场八个矿井同时破土建设。当时恶劣的工作环境令人难以想象,生活是低标准,吃的是五谷杂粮,住的是芦蓆搭建的简易工棚,能住上干打垒的泥土房屋就算是侈奢的享受了。夏季蚊虫叮咬酷署难熬,冬天严寒刺骨凛烈的关东风冻伤冻裂了建没者们的脸庞和手脚;夜晚一堆堆篝火将工地的夜空映红,各种施工机械声轰鸣奏响……

    在大会战的艰苦岁月里,工人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个头戴安全帽,身穿配发的工作棉裤棉袄和胶鞋的朴实中年壮汉,他穿梭在各处施工现场,哪里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哪里有难题他及时赶到破解,哪里有危险他靠前亲临现场指挥;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他的阵地,累了就倒头在附近芦蓆搭建的简易房休息一会;饿了拿着餐具同工人一起排队打饭,每天风餐露宿和工人打成一片。谁能想到这位朴实的老矿工就是会战的总指挥、煤田开发处的王处长。他不但是父辈们尊敬的好领导,也是我心中学习的楷模,我习惯地称他为“与铁人同姓的老处长”。

      从此,与铁人同姓的老处长带领父辈艰苦创业的形象,慢慢地走进我心中成为了崇尚的偶像,我也在工作岗位上传承老处长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践行着人生价值。也许时间会消磨岁月的痕迹,但与铁人同姓老处长这面旗帜,在我心中始终鲜红没有褪色。我总想在沈北煤田开发建设的脉络中追寻老处长的人生轨迹,还原了一个与铁人同姓老处长的真实形象,这种心情日趋强烈……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随着当年创业者们相继离世,知情者越来越少,我正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中徘徊的时候,一次偶尔的机会迎来了柳暗花明。

    一次沈阳矿务局万米矿中七五届师生喜乐会的机会,同学们在和小学班主任王平老师在一起闲聊时,聊到了很多关于沈北煤田开发创建设中的历史,让我耳目一新增长了很多见识。我问王老师“您怎知道这么多沈北煤田的历史”?她说“我父亲是当年沈北煤田开发处的处长”,听到这句话让我惊喜万分,没想到追寻还原与铁人同姓老处长的心愿,从此便是一路坦途。此后我又多次同王平老师联系咨询,对沈北煤田的开发建设历史,终于有了一个更清晰地了解。

      与铁人同姓的老处长叫王金发,原名王东江,因东北解放前期参加了鹤岗煤矿工人的罢工运动,被反动派通缉追捕,经党组织决定改用一个死去人的名字做掩护为党工作,这个名字一直延续使用到他去逝。王金发1948年初入党,本溪解放后被组织派到本溪矿务局做接收工作,曾担任本溪煤矿坑长,彩屯煤矿基本建设科科长,1956年调任田师付煤矿任副矿长,1958年初调回本溪矿务局任基本建设处处长。同年因沈北发现了大煤田,辽宁省煤炭管理局决定由本溪矿务局负责组织干部和职工队伍参加沈北的煤屯田开发,抚顺和阜新等矿务局组织技术人员和工人队伍支援建没;同时本溪矿务局成立沈北煤田开发组织机构,王金发任煤田开发处处长,率领人员奔赴沈北开始平原建矿的组织管理开发工作。在客观环境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依靠群众,严于律己,克服困难,勇于创新,攻克了诸多的技术难题,带出了一支“三老四严”特别能战斗的职工队伍,并于1959年国庆节前以完成三个矿井的建设投入生产向国家递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成立沈北煤田前屯煤矿时,王金发担任首任矿长。回忆父辈在沈北煤田那段艰难的创业历程时,王平老师说:“我们家在本溪市内住,父亲一年回不了两次家。记得那年父亲回家过春节进屋后,我们见父亲的脸冻得脱了皮,鼻子起了水泡,手掌上还有一道道的裂纹,我和妹妹心疼地瞬间泪水夺眶而出,我们拥抱着父亲放声地痛哭”。

      1960年在前屯矿的基础上又成立了沈阳矿务局,调任王金发同志任行政处处长,此时恰逢三年自然灾害,行政处主管全局福利和机关食堂及农场,那时老处长家六个孩子九口人仅靠他一人工资养活全家,他廉洁自律两袖清风在困难时期坚守住底线。1964年他又调回前屯煤矿任第一矿长,每年都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他是工人出身的干部,有较好的群众基础,经常不分昼夜自带饭菜深入井下,查质量查隐患,监督及时整改,他因突出的工作能力和政绩被辽宁省煤炭管理局批准任命为沈阳矿务局副局长,后因沈阳矿务局与铁法矿务局合并没能到任。两局合并后任铁法矿务局调度主任、选运处处长等职务……1983年离休享受副厅局级待遇,2002年去逝。与铁人同姓的老处长生前在多个领导岗位履职,他艰苦奋斗,以奉献精神践行人生价值,为祖国的煤炭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庆精神曾在我们成长的年代广为传扬,我赞美、敬仰铁人的英雄事迹。如今我们穿越历史时光隧道,回望沈北煤田开发会战的一幕幕场景时,那芦蓆搭建的简易房,那干打垒的土房地窝棚,那与铁人同姓的老处长,那一支有着“三老四严”传统的职工队伍,这一幕幕瞬间在脑海定格。我突然惊喜地发现父辈们战天斗地的场面,不就是大庆精神雕刻中的母版吗!沈北煤田的开发会战领先大庆两年,真正的铁人不也在我们的身边吗?那“三老四严”的工作作风赋予了国企的核心文化内涵,“铁人”精神是工人阶级队伍的整体形象的展现。

    时过境迁如今新能源的利用,煤炭资源的枯竭,沈北煤田那沸腾矿山铿锵的奏鸣曲巳逐渐地消沉静默,一批批天南地北汇聚于此的开发创业的建设者,已逐渐消失在时间深处。 我沿着历史的遗迹,追踪着、渴望着、呼唤着当年会战的勇士们,您在哪里呢?回来吧!

    回应我借思绪风声的问询,只有时空的沉默无言。但父辈们战天斗地的奏鸣曲还在耳衅回荡,原野上一堆堆炙热的篝火还在胸中闪烁,那手握风镐坚强骨恪支撑的身躯,已化成的时代雕塑正矗立于眼前。虽然一段轰轰烈烈奋斗的场景跟随时代已经渐渐走远,而在沈北大地上留痕下的一处处矿山建筑的遗址,那沈北煤田人浇筑灵魂的丰碑,已成为我幸福导航地图里的坐标……


作者简介:

姚军毅,男,1957年出生,祖籍辽宁省辽阳市人,中共党员,大学专科学历,沈阳市劳动模范,国企管理人员已退休,有过多年上山下乡经历,现为沈阳市沈北新区作家协会会员。

阅读1153
分享
网站声明
  本文为作者原创文章,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违规或您认为该页面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